2006年度校级精品课程—教育学

课程负责人

姓 名

郭启华

性别

出生年月

1970.10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副教授

电 话

0455-8103626

学 位

硕士

职务

教研室主任

传 真

所在系、室

基础部教育教研室

E-mail

qihuag@126.com

通信地址(邮政编码)

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基础部 152061

教学队伍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刘佰桥

1968.5

副教授

教育学

主讲教师

陈秀敏

1969.4

副教授

教育学

主讲教师

王希海

1970.11

讲 师

教育学

主讲教师

郭红丽

1980.9

助 教

教育学

主讲教师

周姊毓

1981.5

助 教

教育学

主讲教师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几年来,教师队伍教研活动为教育思想、人文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教学体系构建,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大纲和考试改革等。在教学中提出并实施的教学改革项目主要有如何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以及增强教育学课堂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应用性人才。目前的教学能充分反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的教学理论知识素养和教学实践技能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以研究性、实践性为导向改造课程体系并妥善处理了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2000年9月以来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有:

1.教育学课研究型教学模式初探,学人论丛,省级,2004年第5期,独立;

2.教育学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思考,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省级,2004年第6期,独立;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传统课程模式影响的探讨,牡丹江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学报,省级,2005年第4期,独立;

4.对基础教育质量问题的一些探讨,德州学院学报,省级,独立;

5.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及其意义,牡丹江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学报,省级,2003年第4期,独立;

6.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认知风格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省级,2003年第1期,独立。

2000年9月以来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1.郭启华、刘佰桥、陈秀敏、王希海、郭红丽、周姊毓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2004,独立

2.王希海获校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2005,独立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教育学课程作为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一直在发展,由早期的师范学校到师专到现在的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教育学课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早期使用的教材主要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比较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试图构建大而全的教育学,重理论而轻实践,但任课教师们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丰富了教育学的教学内容。师专时期,我校教育学课程的设置经过几次调整,现在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每周3学时,是师范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当前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大背景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教育学课程有了很大的变化,教材内容侧重于实践应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年来,该课程对师范生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性的支持作用。

课程组中,郭启华、刘佰桥、陈秀敏、王希海、郭红丽、周姊毓等先后承担了教育学的主讲任务,并参加了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进度的安排以及相应的教学研究活动。其间,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几经调整,课程教学体系不断完善、丰富,试用了多种国内公认的教材,并形成一部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自编教材。

近年来,随着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本课程的队伍建设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课程组成员逐步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有效地把教学与科研紧密地结合起来,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探索新的教学样式和考核方式,提出了课程改革方案。主要成员承担了一批省级、校级科学、教学研究项目,如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育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和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教育学重点课的建设等。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多项教学和科研奖励,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课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阶段。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一般由教育概论、教学论、德育论、课程论和教育管理五大部分构成,反映教育教学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但由于相关知识的更新较快,为了体现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首先我们在教材原有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新的章节,保证有足够的信息量。增加的新章节有素质教育、教育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研方法、教育评价等;其次,正确处理经典内容与研究新进展的关系,国内和国外的关系,能把学生带到学术的前沿,强调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例如,既传承传统的研究方法,又关注教育研究的新视野;既讲授传统的教育理论,又讨论后现代思想对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的影响;再次,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处理得当。教育学与各学科教学论有密切相关,前者是宏观的,后者是微观的,在内容的衔接搭配上掌握的较好,没有出现重复或遗漏。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把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实际需要相结合,沟通课堂内外,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主讲教师学习并践行素质教育思想,以育人为中心,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更强调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思想闪烁、碰撞中,在社会实践批判、反思中,增强学生社会责任心、保持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树立高远的理想和信念,帮助他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思维。例如,在讨论教育目的问题时,特别补充了素质教育问题,在讨论课程问题时,增加了新课程改革的问题,在探讨教师素质问题时,增加了教师专业化问题,通过对教育思想以及教育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不同的理论前提假设,不同的社会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制约,不仅开阔了视野,提供不同的思想方法,也促进主体全面素质的养成。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在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在“行动”中反思、成长,全面地认识问题,优秀学生的需要也得到很好的满足。在学习研究教育思想理论时,要求学生认真思考这些思想的前提假设是什么,是否成立,这些思想有没有值得修补的地方。例如在讨论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时,就要让学生去试图评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另外,经常安排课堂讨论和作业,发挥学生主体性。例如,讨论教育目的,引导学生分析教育的目的到底是“谁的目的”,在总结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理解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同时,结合课程考核,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写课程论文,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并把成绩记为平时成绩,学生充分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综合实践能力如心理素质、文献查询、文字表达、口头表达能力、合作创新意识等有显著提高。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程一直重视对教材的建设。1993年曾由当时的绥化师专、哈尔滨师专和呼兰师专合作编写了教材《教育学教程》(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主要针对专科学校特点和教学改革目标进行了教材建设与实践,被许多学校采用,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考虑到学科的发展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又与哈师大呼兰学院合作编写了教材《教育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补充了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教育教学思想,适应了社会和学校的发展。近年来选择教材时,我们既考虑教材要体现最新观念和研究成果,也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在比较各家教材的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注重使用面向21世纪教材或教育部指定教材,选用了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除此之外,本教研室教师还积极编写辅助教材,《教育学、心理学问题与探索》(哈尔滨船舶学院出版社1993年),《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与实践》(哈工大出版社2000年),《心理学、教育学复习与指导》(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等。

为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结合教学要求指定了一些必要的参阅文献,主要有:[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11月;(苏)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张仁贤.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年3月;刁培萼主编.教育文化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8月;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5月等。包括以上参阅文献在内,在每学期初都下发推荐书目,便于学生自学,并保证每年都有一定量的调整。

在教学中追求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内主要安排讨论、调查、试讲等实践环节。所选择的论题都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不确定性和现实针对性,评价标准和要求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个体创建。同时,倡导学生利用休息日、假期参加教育实践和调查,更好地了解实际、观察世界,理解教育思想理论和生活,使他们在广大、开放的社会大课堂里接受教育。

学校有较好的网络设备和网络学习环境,包括学校微机室、校园网、学校图书馆的电子查询系统、多媒体教室、学校电教室等等。为学生查询、浏览和下载国内外有关的信息,为教师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有选择地将新知识运用于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几年来教学实践中,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直坚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课程组成员都能够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充分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教学目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安排、目标和情景、对象,使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实践法等,比较好地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思想,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在教学的推进中积极思考,潜力得到有效开发和激发,兴趣和个性得到必要的尊重,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对话和交往的思想品质和素养。

考试是具有导向性的教学评价环节,是对学生综合品质的全面考核,也是对教育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的检验。课堂讨论、调查报告以及课程考试全面反映了本课程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改进的要求,注重学生平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综合表现,注重学生对现实存在问题的主体反思能力,注重对学生知识结构、思维迁移能力的考量,把形成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结合起来。

为应对学科快速发展的趋势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主讲教师除了不断更新、调整教学方法外,尽可能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查获教学资源,与主讲教师保持电子信息沟通;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已全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推动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扩充课堂容量,为素质教育思想的落实提供保障。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主讲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并获得相应的成果,为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郭启华老师是中青年教学骨干力量,热爱学生、热爱教学,积极改革,勇于实践,所承担课程的教学效果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在历次教学检查中均获得专家的高度评价。因为教育工作、教学成绩突出,分别于2000年获教学改革优秀课奖、2002年优秀教师、2005年教学优质奖等。刘佰桥、陈秀敏、王希海老师都有较好的学术功底以及优秀的教师素质,教学效果一直很好,并于2004年获集体获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受到校内外专家的好评。

按照教学主管部门的要求,学生评教活动开展正常。近三年(2003-2004、2004-2005、2005-2006),三位主讲教师的评价成绩均为优秀。学生普遍反映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内容安排得当,信息量大,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发展,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

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授课教师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不仅注重学生智能方面素质的培养,也注重学生非智能方面素质的培养。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效果明显,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教师的讲授富有激情,语言表达准确形象,教学内容充实、有新意。教师教态端庄,声音清晰,教学效果良好。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1.教学与科研结合

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不仅较高的教学功底,而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体现了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根本要求和特征。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方法较为适当。

2.理论与实践结合

本课程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举办学术讲座,开展一系列极富针对性的社会实践,使学生摆脱了“纸上谈兵”的僵化模式,由被动变为主动这一地位的重要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课程的理解。

3.注重应用性人才培养

课程组一直尝试着对学生综合能力训练模式的建构,实习与见习工作安排得当,力图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综合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需求的应用性人才。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1.从前期的建设过程、速度以及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以及影响因素综合衡量,本课程在省内同类课程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经过3-5年的建设,总体水平能接近省内同类课程的前列。

2.本课程组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中青年教师学历高,实力强,干劲足,发展前景好。

amily: 'Times New Roman'">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教育学课程作为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一直在发展,由早期的师范学校到师专到现在的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教育学课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早期使用的教材主要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比较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试图构建大而全的教育学,重理论而轻实践,但任课教师们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丰富了教育学的教学内容。师专时期,我校教育学课程的设置经过几次调整,现在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每周3学时,是师范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当前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大背景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教育学课程有了很大的变化,教材内容侧重于实践应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年来,该课程对师范生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性的支持作用。

课程组中,郭启华、刘佰桥、陈秀敏、王希海、郭红丽、周姊毓等先后承担了教育学的主讲任务,并参加了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进度的安排以及相应的教学研究活动。其间,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几经调整,课程教学体系不断完善、丰富,试用了多种国内公认的教材,并形成一部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自编教材。

近年来,随着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本课程的队伍建设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课程组成员逐步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有效地把教学与科研紧密地结合起来,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探索新的教学样式和考核方式,提出了课程改革方案。主要成员承担了一批省级、校级科学、教学研究项目,如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育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和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教育学重点课的建设等。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多项教学和科研奖励,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课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阶段。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一般由教育概论、教学论、德育论、课程论和教育管理五大部分构成,反映教育教学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但由于相关知识的更新较快,为了体现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首先我们在教材原有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新的章节,保证有足够的信息量。增加的新章节有素质教育、教育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研方法、教育评价等;其次,正确处理经典内容与研究新进展的关系,国内和国外的关系,能把学生带到学术的前沿,强调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例如,既传承传统的研究方法,又关注教育研究的新视野;既讲授传统的教育理论,又讨论后现代思想对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的影响;再次,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处理得当。教育学与各学科教学论有密切相关,前者是宏观的,后者是微观的,在内容的衔接搭配上掌握的较好,没有出现重复或遗漏。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把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实际需要相结合,沟通课堂内外,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主讲教师学习并践行素质教育思想,以育人为中心,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更强调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思想闪烁、碰撞中,在社会实践批判、反思中,增强学生社会责任心、保持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树立高远的理想和信念,帮助他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思维。例如,在讨论教育目的问题时,特别补充了素质教育问题,在讨论课程问题时,增加了新课程改革的问题,在探讨教师素质问题时,增加了教师专业化问题,通过对教育思想以及教育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不同的理论前提假设,不同的社会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制约,不仅开阔了视野,提供不同的思想方法,也促进主体全面素质的养成。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在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在“行动”中反思、成长,全面地认识问题,优秀学生的需要也得到很好的满足。在学习研究教育思想理论时,要求学生认真思考这些思想的前提假设是什么,是否成立,这些思想有没有值得修补的地方。例如在讨论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时,就要让学生去试图评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另外,经常安排课堂讨论和作业,发挥学生主体性。例如,讨论教育目的,引导学生分析教育的目的到底是“谁的目的”,在总结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理解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同时,结合课程考核,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写课程论文,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并把成绩记为平时成绩,学生充分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综合实践能力如心理素质、文献查询、文字表达、口头表达能力、合作创新意识等有显著提高。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程一直重视对教材的建设。1993年曾由当时的绥化师专、哈尔滨师专和呼兰师专合作编写了教材《教育学教程》(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主要针对专科学校特点和教学改革目标进行了教材建设与实践,被许多学校采用,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考虑到学科的发展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又与哈师大呼兰学院合作编写了教材《教育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补充了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教育教学思想,适应了社会和学校的发展。近年来选择教材时,我们既考虑教材要体现最新观念和研究成果,也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在比较各家教材的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注重使用面向21世纪教材或教育部指定教材,选用了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除此之外,本教研室教师还积极编写辅助教材,《教育学、心理学问题与探索》(哈尔滨船舶学院出版社1993年),《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与实践》(哈工大出版社2000年),《心理学、教育学复习与指导》(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等。

为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结合教学要求指定了一些必要的参阅文献,主要有:[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11月;(苏)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张仁贤.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年3月;刁培萼主编.教育文化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8月;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5月等。包括以上参阅文献在内,在每学期初都下发推荐书目,便于学生自学,并保证每年都有一定量的调整。

在教学中追求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内主要安排讨论、调查、试讲等实践环节。所选择的论题都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不确定性和现实针对性,评价标准和要求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个体创建。同时,倡导学生利用休息日、假期参加教育实践和调查,更好地了解实际、观察世界,理解教育思想理论和生活,使他们在广大、开放的社会大课堂里接受教育。

学校有较好的网络设备和网络学习环境,包括学校微机室、校园网、学校图书馆的电子查询系统、多媒体教室、学校电教室等等。为学生查询、浏览和下载国内外有关的信息,为教师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有选择地将新知识运用于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几年来教学实践中,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直坚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课程组成员都能够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充分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教学目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安排、目标和情景、对象,使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实践法等,比较好地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思想,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在教学的推进中积极思考,潜力得到有效开发和激发,兴趣和个性得到必要的尊重,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对话和交往的思想品质和素养。

考试是具有导向性的教学评价环节,是对学生综合品质的全面考核,也是对教育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的检验。课堂讨论、调查报告以及课程考试全面反映了本课程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改进的要求,注重学生平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综合表现,注重学生对现实存在问题的主体反思能力,注重对学生知识结构、思维迁移能力的考量,把形成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结合起来。

为应对学科快速发展的趋势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主讲教师除了不断更新、调整教学方法外,尽可能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查获教学资源,与主讲教师保持电子信息沟通;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已全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推动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扩充课堂容量,为素质教育思想的落实提供保障。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主讲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并获得相应的成果,为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郭启华老师是中青年教学骨干力量,热爱学生、热爱教学,积极改革,勇于实践,所承担课程的教学效果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在历次教学检查中均获得专家的高度评价。因为教育工作、教学成绩突出,分别于2000年获教学改革优秀课奖、2002年优秀教师、2005年教学优质奖等。刘佰桥、陈秀敏、王希海老师都有较好的学术功底以及优秀的教师素质,教学效果一直很好,并于2004年获集体获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受到校内外专家的好评。

按照教学主管部门的要求,学生评教活动开展正常。近三年(2003-2004、2004-2005、2005-2006),三位主讲教师的评价成绩均为优秀。学生普遍反映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内容安排得当,信息量大,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发展,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

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授课教师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不仅注重学生智能方面素质的培养,也注重学生非智能方面素质的培养。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效果明显,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教师的讲授富有激情,语言表达准确形象,教学内容充实、有新意。教师教态端庄,声音清晰,教学效果良好。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1.教学与科研结合

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不仅较高的教学功底,而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体现了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根本要求和特征。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方法较为适当。

2.理论与实践结合

本课程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举办学术讲座,开展一系列极富针对性的社会实践,使学生摆脱了“纸上谈兵”的僵化模式,由被动变为主动这一地位的重要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课程的理解。

3.注重应用性人才培养

课程组一直尝试着对学生综合能力训练模式的建构,实习与见习工作安排得当,力图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综合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需求的应用性人才。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1.从前期的建设过程、速度以及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以及影响因素综合衡量,本课程在省内同类课程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经过3-5年的建设,总体水平能接近省内同类课程的前列。

2.本课程组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中青年教师学历高,实力强,干劲足,发展前景好。

上一篇:幼儿园管理——专业 和谐 发展——我院邀请原机关幼儿园霍洪... 下一篇:2008年度校级精品课程—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