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专业发展,适应当代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学校“建设应用性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贯彻落实《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定本系“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专业建设成效
“十一五”期间,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以《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 “十一五”发展规划》和《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十一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为统领,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系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如下成绩:
(一)特殊教育专业
学科与专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专任教师由最初的5人发展到9人,其中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总数的56%;建成了2个省内一流的实验室,医教结合康复中心和特殊教育基础实验室;成立“特殊儿童家庭干预与支持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建立特殊教育研究所;承担省级、省厅级、地市级及校级教改与科研课题17项;建立5个实习基地、2个就业基地;确立了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和走医教结合道路,把我校建设成全省特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发展思路;本专业已成为省级重点专业、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十一五”期间,特殊教育学科与专业拥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形成了一定的学科特色。本专业的创办和发展填补了我省高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多项空白,进一步完善了我省特教教师的培养机制,对我省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前教育专业
明确专业定位,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理论+技能+实践”的模式。其中,理论指学前教育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指幼儿教育工作者必备的讲、弹、跳、画、字、工六项基本技能;实践是实习见习等实践环节。完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加强教材建设。删除理论性强、非必须的课程;增加实践类课程,即减少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增加实践学时和技能教学。在艺术类课程中突出学前教育专业指向性。在专业选修课的拓展模块中,强调培养“学生在未来五年的行业适应力和职场竞争力”,突出早期教育、亲子教育、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三个方向的课程。鼓励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积极编写特色教材,现已出版教材《学前教育专业从业人员伦理学》。
现有教师9人,副教授1人,讲师6人,助教2人,其中拥有硕士学位的4人。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9名教师中4人具有高级育婴师与公共营养师资格证书。教学设施条件日趋完备,教学设备、条件明显改善。学前教育专业建有3个实训室:舞蹈室、电子琴室和画室。有专人负责,建立教学实践基地4个。十一五期间,承担省级、省厅级、地市级及校级教改与科研课题 8项,编写专著3本,发表论文27篇。
二、专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特殊教育专业
1.课程结构有待优化,课程资源欠充足
特殊教育专业目前开设的课程中,传统的聋、盲、智障学校教育教学类课程占比例较大,而各类儿童康复训练类课程,尤其是以自闭症、脑瘫等为代表的发展性障碍儿童相关课程还比较少,缺乏专业指向性较强的应用技术性课程以及相配套的教材、技术与人员等。为更好地适应特教实践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专业成长课程群”的建设势在必行。
2.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学科带头人
目前特教专业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及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特教专业毕业的专任教师仅有4人,且均是青年教师,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者比例较低,青年教师比例过大,缺乏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3.实验室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开发利用不足
特殊教育专业现有的实验室基本可以满足听障、视障、言语障碍儿童的康复与训练需求,但智障、脑瘫、自闭症、多动症等发展性障碍儿童的软件性干预资源还比较欠缺。
4.实践教学资源缺乏,实践基地亟待拓展
特殊教育专业的操作性与实践性很强,由于地域局限和经费短缺,现有的实践基地数量有限且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见习与实习的实际需要。
5.科研团队力量较弱,科研特色不鲜明
目前本专业的科研基础还比较薄弱,科研工作的方向性与模块化不强,专业教师的科研潜力开发不足,缺乏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有待进一步明确,成果数量和水平有待提升,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有待加强。
(二)学前教育专业
1.专业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平衡
现有教师中教授、副教授的比例较少,技能类和教法类课程的教师严重缺乏,未形成梯队。艺术类教师紧缺,急需引进。学前教育专业专任教师为9人,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仅3人。
2.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分布不够均衡
课程设置有失平衡,课程开设有重复,选修课程不够全面,对职业核心能力课程重视不足。对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核心课程重视不够,包括教学设计、语言表达、观察、反思、组织、学科教学等,在加强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训练方面有待加强。
3.标准化幼教机构实践基地缺少,处于与实践基地单向合作阶段
由于本地区经济发展所限,特别是幼教事业发展较为缓慢,实习基地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需求。校际互动意识不强,没有实现高等院校与幼教机构互动合作的目的。将幼教机构建成学生见习、实习基地,教师培训和科研基地的构想有待实现,不能完全满足幼教机构从业人员提升、先进幼儿教育思想传播基地的需求。
4.教材选用优秀率急需提高,实践操作性自编教材体系有待健全
专业教材的选择缺少实用性和针对性,目前,部分课程没有教材,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缺乏实践操作性的自编教材。
三、专业发展指导思想
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贯彻落实“服务地方、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应用为本”的办学方针,根据我省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巩固学科优势,打造学科特色,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促进教学科研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为我省特殊教育事业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服务。
四、专业发展目标
(一)特殊教育专业
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实力较强的省级重点专业、省级重点学科,并使之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省内一流、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品牌专业,使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成为黑龙江省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为特殊教育学校、机构等培养康复、教育与管理专门人才。
1.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
加强特教专业课程建设及多层次的教育与训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编写校本教材。夯实专业与学科建设基础,多层次办学,实现由单一的高等教育向幼儿特殊教育拓展,实施多层次特殊人群教育与训练,全方位、多领域为我省特教事业培养数量足够、质量上乘的应用型人才。成立言语语言康复训练、自闭症康复、物理治疗等康复训练团队。以省重点专业重点学科建设为奋斗目标,强化教师与学生职业技能训练。
2.科学研究
加强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建设。建设好现有的1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整合队伍、凝练学科方向,培养和选拔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负责人,提供条件鼓励学术带头人去国内重点大学研修;鼓励教师立足学院、立足绥化进行科学研究。2011-2015年,建设“感官障碍儿童康复与教育”、“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等2-3个科研创新团队,逐步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学科研究优势。强化研究职能,将特殊教育研究所建成省级研究所。依托创新团队和科研机构,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提升科研水平和学科综合实力。教学科研相结合,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研能力。
3.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大人才引进和现有师资培养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尽快改变目前青年教师偏多、缺乏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现状。“十二五”期间,引进2名康复医疗学专业博士或硕士研究生、4名特殊教育专业(2名言语听觉康复方向、2名自闭症康复方向)、熟练掌握英、日或俄语的教师,使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总数达到16人。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鼓励现有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进修提高。
4实验室建设
发掘现有实训室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潜力,同时加大经费投入五年内投入100万元,筹建集教学、科研、康复训练、培训等于一体的特殊儿童教育中心。
5.社会服务
充分发挥我校作为黑龙江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作用,利用特殊教育师资、图书资料、实验室等优势资源,在满足教学、科研的同时,面向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提供培训和服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康复训练团队为依托,师生共同面向社会进行康复训练。通过将康复学基础知识与传统教育教学训练的有机结合,改善残疾儿童的身、心机能,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结合地方特殊教育现状开展科学研究,为地方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二)学前教育专业
1.调整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城乡发展需要,明确培养目标(毕业)去向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立足于本专业人才培养和需求的社会背景和职业背景,以提高办学质量和突出办学特色为宗旨,以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相结合的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深化专业特色的研究、探索和建设。
一是为促进农村幼教事业发展发挥作用,培养大批适宜农村幼儿园教育的教师,保证本专业的生源不枯竭,在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在招生和制定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应更多地面向农村。
在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前提下,为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号召,特别是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服务的宗旨,学前教育专业计划扩大招生规模,到2015年达到640人。
二是适应城镇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对高质量专业人才的需求,满足学生专业内涵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意识的将就业去向部分的指向各级各类城镇。并逐步的面向全国招生,在扩大生源的同时,相应的拓宽就业范围,适应各级各类城乡发展的需要。
2.树立“大专业,小方向”的专业建设思路
培养多样化专业人才。以学前教育专业为大专业,着眼学生的发展,以社会需求为依据,逐渐细化为早期教育、亲子教育、学前儿童美术、学前儿童舞蹈等方向,要求每个学生至少选修二个方向,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从而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
3.重点打造四种能力
首先是保育和教育的基本能力。其次,具备综合艺术教育的能力。再次,具备对幼儿进行身心保健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将建设以强化专业技能为主的“理论+技能+艺术特长”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色课程体系,把学前教育理论类课程和技能课程、艺术课程有效地融合起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进行规划,实施基础训练,不断巩固提高,做到专业提升。
4.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构建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及发展性都比较强的课程体系,合理规划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技能课程的教学比例。使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及专业技能课程的比例各占三分之一。完善实习方案,明确实习见习内容,完善评估体系,激发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加强与现有实训基地的联系与协作,完善实习基地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实习的质量和效率。
5.改革教学方法
构建适合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方法体系,特别是加强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互动教学与模拟教学,构建快乐、高效、灵活能与幼儿园教学对接的教学方法体系。
6.课程建设
凡所开课程(包括选修课)均应达到合格课程标准。在合格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精品课程的比重。计划到2015年有2门课程达到校级精品课程标准,力争1门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
7.教材建设
(1)教材选用。原则是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规划教材,教育部推荐使用教材等优秀教材,并且特别注重质量和教材的适应性、针对性,选择适合本校本专业学生实际和未来发展的实践性教材,不断提高教材选用的优秀率。
(2)自编教材。鼓励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编写能体现专业特色的、符合时代要求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校本教材,形成专业课程系列教材。2011年已出版1部教材,在未来四年里计划每年编写专业教材1部。
8.师资队伍建设
(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与培养并重。目前,学前教育专业9名教师中有3人为本专业毕业,这已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瓶颈。急需引进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计划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专任教师总数达到20人。
(2)拓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来源渠道。从社会上各行业,幼教机构一线网罗优秀人才到校兼职,充实教师队伍,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双师”型教师比例占到教师总数的80%。
9.实训室建设、实践基地建设
(1)完善和扩建校内实训室。计划增加1个大型电钢琴房、3个小型钢琴房、1个舞蹈室、1个奥尔夫音乐教室,完善画室设备,到2015年新增5台钢琴,50台电钢琴。
(2)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已建立实习实训基地10个,注重在发达地区建设实训基地,达到5—6个,计划到2015年,实践基地总数达到20—25个,以满足不断扩大规模的学生之实践需要。同时,实施与幼教机构深度合作。
10.建构多元评价体系
扩大评价主体,让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共同对课程开设、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进行评估和评价。对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进一步改革考试制度。建立并完善基本功过关制及从教能力实际操作,现场测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形成书面考试、基本功测试、现场考试、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多种形式评价体系。明确考核内容,细化考核指标。
五、专业建设主要措施
(一)特殊教育专业
1.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专业和课程建设质量,在《特殊教育概论》的基础上,再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力争始终保持本专业在全省的领先水平。
2.在着力提高特殊教育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广开办学渠道,采取有偿和义务相结合的形式,有计划地为全省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以及特殊教育机构的康复、训练人员和管理、服务人员提供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繁荣我省的特殊教育事业,更好地发挥我院作为黑龙江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作用。
3.以“特殊儿童家庭干预与支持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各类科研立项和特殊教育研究所等为契机和平台,鼓励教师和相关人员积极从事特殊教育领域的研究,使我校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水平居于全省领先地位,争取把我院建成黑龙江省特殊教育研究中心。
4.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专业发展需要,重点引进具有康复医疗学专业研究生及言语听觉康复方面和自闭症康复方向、且英、日或俄语过硬的师资,同时采取特殊政策,鼓励尚未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考取研究生,鼓励教师通过进修、培训、参观考察、参加会议等方式,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应用型和研究型兼备的教师队伍。
5.加强与国内、国际间同行的专业交流与合作,及时并广泛吸收国内和国际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科研成果,发挥我院在黑龙江省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并力争使我院成为代表黑龙江省进行特殊教育国内、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力量。
6.在夯实传统特教(盲、聋、启智三大块的通识性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在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学流程、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等方面形成我们的特色。通过引进在听障教育、视障教育与发展性障碍儿童教育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学历人才及学科带头人;聘请国内知名的特殊教育专家或特殊教育一线的优秀工作者来我院讲学;选派教师去听障、视障或发展性障碍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已取得重大成就的特殊教育院校进行理论研修,选派教师去特教学校或机构进行一线实践锻炼,形成理论研习与一线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机制,切实保证特色教学的有效实施。
7.加快校内外见习、实习基地的建设步伐,把特殊教育专业的实践基地拓展到整个黑龙江省,尤其是哈尔滨市的特殊教育学校与机构,条件成熟时可以与全国特殊教育实践发展较好的学校或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尝试建立自己的临床学校或训练机构,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提供固定的实践基地。发掘校内多个已建成的特殊教育实验室的潜力,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二)学前教育专业
1.聘请专家和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校授课。配备具有幼儿教育实践经验、掌握幼教理论、擅长幼教应用研究的教师授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幼教工作能力。
聘请优秀的幼儿园园长、教师、幼教机构管理人员为学生做“幼儿教育实务”专题报告,使学生了解幼儿教育的实际及其对自身专业素质的要求。
2.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除每门课程教学中强调实践应用外,从各课程的相互联系上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条件,确保课程实践质量。
3.与幼教机构进行深度合作,构建学校与幼教机构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十二五期间,做到每年选拔1-2名优秀幼儿教师到校内任教,主讲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法、幼儿园游戏等课程;每年选派 1-2 名教师到中心幼儿园挂职锻炼,并协助幼儿园做好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
4.加强人才培养
现已将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教研室的6为教师整合到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中,选派2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到北京师范大学访学,3人为硕士研究生在读。在未来的4年内,每年将继续派教师进行进修。
5.建立教学资源库
在力争创设精品课的同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逐渐建立能够有效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以校园网为基本平台,开发有特色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如课程大纲、授课计划、电子教案、网络课件、教学录像、教学指导、教案习题、教材文献、教学资源、考核评价以及其它相关成果等要素和师生互动空间。通过平台建设进一步规范教学要求,实施师生互动教学,实现资源共享。